c7娱乐

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体 |登录|注册

武当山特区 山水展灵韵 风景日日新

2025-08-13 16:10 湖北日报

c7娱乐

远眺武当山金顶,群山绿意盎然。 (唐明 摄)

c7娱乐

夏日荷田田,人在画中游。

c7娱乐

环保工作者在污水处理厂向孩子们科普。

c7娱乐

剑河改造后游客和市民傍晚散步。

c7娱乐

清漂员常态化开展清漂工作。

盛夏时节,武当山特区太极湖新区山清水秀,草木葱茏: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绿树,白鹭等鸟类栖息于湖中心的绿岛上,或成群翱翔,或戏水觅食,构成一幅亮丽的生态画卷。

武当山的魅力,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的匠心与智慧。在这里,灵秀仙山与碧水蓝天珠璧交辉,古老宫观与现代光影相映成趣,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相得益彰、美美与共。

武当山特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和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重要回信精神,高效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扛起“湖北旅游、武当突破”重任提供了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交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优异答卷。

久久为功 全力呵护“生态绿”

清晨,当阳光穿透薄雾洒向剑河,湖北省幸福河湖共同缔造最美护河员、武当山特区路灯与河道管理所所长沈元泽已经行走在河道边,开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

“剑河穿城而过,保护水质压力很大。”沈元泽说,“经过系统保护,剑河水清岸绿,空气清新,鸟儿在这里安家,早上来这里走一走,心旷神怡。”

剑河,又名九渡涧,是武当山二十四涧之一,发源于武当山金顶吊钟台,经玉虚岩、十八盘、武当山城区,汇入丹江口水库。剑河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水质。

为让剑河清澈如初,武当山特区实施剑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幸福剑河创建,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共治”,全面推进截污、控污、减污、清污、治污、管污六大工程……经过治理,如今的剑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尤其是位于剑河流域中下游的剑河湿地公园,是武当山特区打造的生态滤带、生态河滩、表流潜流相结合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公园中分布着24个直径15米的圆形湿地泡,每个湿地泡底层为火山岩,用于吸附水中杂质;中间为垫土层,为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空间;最上层为水生植物层,种植有荷花、菖蒲、美人蕉等10余种水生植物。整个人工湿地,如同一个巨大的“净水器”,过滤吸附污染物,让即将入库的剑河水更加洁净。

剑河的蝶变是武当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缩影。

丹江口水库武当山段库岸线长152公里,全区9条河流河道总长150公里。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武当山特区健全完善“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建立“河长领治、部门联治、社会共治”机制,对主干河道及重点水域进行100%巡查;以“零容忍”的态度,对河道“四乱”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攻坚行动,严查重处水污染行为,筑牢水域生态防线;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已建成的45套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日常运维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3%,辖内民宿、农家乐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如今,剑河口国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剑河荣获湖北省“美丽河湖”称号。水质的不断改善,让仙山武当山之秀美、水之灵动得以进一步彰显。

人人尽责 全民参与“志愿红”

8月1日上午,在丹江口库区武当山段,河水清澈如镜,岸边绿草如茵,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格外醒目,他们手持长夹子、提着垃圾袋,沿河岸仔细巡查,捡拾垃圾和漂浮物。

“去年8月13日,总书记给我们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回信,让我们备受鼓舞。”正在河岸清理垃圾的志愿者刘锋说,现在越来越多人投入到环保志愿服务中,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河岸边的垃圾越来越少了。

守水护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在武当山特区,一股蓬勃的“志愿红”力量正涌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角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守井人”的责任与担当。

该区将“文明河流”建设作为守水护水工作的重要抓手,面向社会招募33名民间河湖长,组建起一支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河湖长志愿服务队。各个民间河湖长积极引导热心群众加入环保志愿服务队伍,充当护河“啄木鸟”,分区分段不定期组织开展志愿巡河活动,对辖区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进行监督,对破坏河道、污染水体行为进行举报,助力河湖长动态监管水环境,形成“人人尽责”的工作格局。

此外,武当山特区还积极利用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低碳宣传周等重要节点,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人人争当守井人”的浓厚社会氛围。今年以来,该区累计开展守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56次,参加活动人次达846人次,共计活动时长达1023.4小时。

美美与共 全域旅游“淌金银”

“武当山生态环境特别好,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实现了和谐共生。”前不久,在武当山参加“青年世界说”第四季“寻真天地 影绘武当”活动的孟加拉国学者加力布说。

近年来,武当山特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压实保水护水各项举措,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给人们带来满满幸福感的同时,为特区C7娱乐 康养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提供了优良生态和环境支撑。

夜幕时分,走进武当山太极湖新区,但见剑河两岸华灯璀璨、流光溢彩,勾勒出太极湖山水秀美的轮廓。众多游客漫步其中,感受古韵风华。

匠心打造的“武当一梦”沉浸式演艺主题园区,凭借“演艺+夜游+文创”的多元业态矩阵火爆出圈,主秀《武当一梦》、伴筵式演艺《大话武当》、巡游演艺《仙界迎宾》等节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武当文化的魅力;

“太极之夜”C7娱乐 街区以现代美学激活千年太极文化,打造别具一格的视觉盛宴,其四大板块的200余间民宿宿集客房,诚邀全球旅客前来体验诗意栖居;

武当灵溪谷·云野帐篷客度假酒店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优势,突破传统度假模式,建设了野奢住宿区、三大主题公园区及特色户外体验区,着力打造高品质乡村休闲度假区……

武当山特区扛牢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湖北旅游、武当突破”使命责任,充分发挥在“神武峡”国际黄金C7娱乐 线路中的关键节点作用,以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为目标,统筹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旅游升级,近三年游客量与旅游收入持续增长,蝉联“全国文明单位”,斩获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长江世界遗产之旅”国家级旅游线路、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从大力度的水污染治理,到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再到C7娱乐 融合的黄金产业,武当山不仅擦亮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更让“金山银山”的愿景照进现实。当下,武当山特区正将“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道家哲学融入发展逻辑之中,让生态之美与人文之美交相辉映、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和谐共生,让这片灵秀之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主政者说

守护碧水青山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当山特区党工委书记 师利龙

习近平总书记给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饱含深情、催人奋进。武当山特区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扛牢“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使命,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两山”转化的时代答卷。

一、扛牢政治责任,以“守井人”担当筑牢生态屏障。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武当山特区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将总书记回信精神转化为治水兴水的生动实践。我们以剑河、瓦房河为重点,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完成10条支沟治理和87个入库排污口整治,建成剑河湿地公园等生态滤带,启动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高效运行水保中心平台,国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创新“河长领治+民间河长+志愿护水”机制,33名民间河长带动万余人次参与巡河护水,让“志愿红”成为守护“生态绿”的亮丽风景。如今的武当山,碧水映青山,白鹭栖绿岛,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二、坚持创新驱动,以绿色转型激活发展动能。

生态优势是武当山最大的发展底气。我们以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推动C7娱乐 产业“古韵焕新”,成立世界遗产管理中心,实施五龙宫遗址考古等20余项文物修缮工程,打造“两道一路”文化长廊;推出《武当一梦》沉浸式演艺、太极之夜C7娱乐 街区、太极湖新区夜游、武当数字规划馆等新业态,文创产品斩获国家级奖项。培育“武当山茶”“武当黄精”等地标品牌,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带动1625名脱贫群众就业增收。2025年上半年,全区游客量突破798万人次,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2.13天,生态价值正加速转化为经济价值。

三、深化共建共享,以惠民利民践行初心使命。

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民生福祉。我们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民宿产业发展新模式,已发展元和民宿、武当灵溪谷·云野帐篷客等高端精品民宿酒店67家近3000张床位,逐步实现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投资1000余万元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设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3%。建成武当文化研学基地、非遗展示馆,让群众在生态保护中共享文化红利。

展望未来,武当山特区将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上善若水”的胸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灵秀武当成为“美丽中国”的鲜活注脚,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更大力量!

文/图:武当山特区宣传部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