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娱乐

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体 |登录|注册

缤纷之美激荡“戏码头”

——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回眸

2025-07-04 10:28 湖北日报

c7娱乐

壮剧 《歌王》

c7娱乐

京剧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c7娱乐

汉剧 《宇宙锋》

c7娱乐

觉木隆藏戏 《诺桑王子》

c7娱乐

云南花灯戏 《孔雀公主》

c7娱乐

楚剧 《大别山人》

c7娱乐

黄梅戏 《红楼梦》

c7娱乐

沪剧 《罗汉钱》

c7娱乐

扬剧 《百岁挂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

通讯员 向豫祺

大戏好戏缤纷,梨园雅韵绕梁。刚刚在武汉落幕的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让武汉“戏曲大码头”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本届会演,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主办,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C7娱乐-C7娱乐平台-C7娱乐官网 、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演艺集团承办。从5月15日至6月26日,43天时间里,来自南方16个省市区的21个戏曲剧种、26家院团,带来了19场精彩演出(含17台优秀保留剧目、2场折子戏专场),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绚丽多姿、令人回味的高水平戏曲艺术盛宴。

地方戏曲,各美其美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全国各地琳琅丰富的地方戏曲,无不凝结着地域民俗风情,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成为耀目的地方文化标识。

本次会演,来自全国南方片16个省市区的各类剧种及其经典剧目,各展风华,各显其美,共同构成了一幅中国地方戏曲的绚烂画卷。

开幕大戏楚剧《大别山人》,深情讲述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动人故事,展现了荆楚大地人民的坚韧与奉献精神,地方特色浓郁,情感真挚动人。闭幕演出汉剧《宇宙锋》,唱念做打细腻精湛,展现了汉剧艺术的深厚底蕴。

来自上海的沪剧《罗汉钱》,以婉转细腻的沪语唱腔和贴近生活的表演,讲述关于爱情、婚姻的百姓故事。其音乐如江南水乡般柔美流畅,充满了浓郁的上海风情和生活气息。

来自安徽的黄梅戏《红楼梦》,将宝黛的爱情悲剧和贾府的兴衰沉浮,以黄梅戏特有的清新质朴、婉转悠扬的唱腔娓娓道出,唯美动人,别具韵味。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带来的经典之作《五女拜寿》,以唯美的舞台呈现、流派纷呈的唱腔,尽显越剧的典雅与抒情之美。

觉木隆藏戏《诺桑王子》中,那色彩斑斓的面具、古朴雄浑的唱腔、独特的鼓钹伴奏和宗教仪式感的舞蹈,充满了神秘、粗犷、原生态的美,雪域诗画令人陶醉。

长沙花鼓戏《连升三级》活泼诙谐,讽刺官场丑态,充满了浓郁的湖南乡土气息和喜剧色彩。

云南花灯戏《孔雀公主》表演载歌载舞,轻盈优美,音乐欢快活泼,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云南风情画,讲述着动人传说。

川剧《变脸》中,川剧绝活“变脸”沸腾全场,令人惊叹的绝技背后,是跌宕感人的人间传奇。

梨园戏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来自福建的梨园戏《朱买臣》,表演古朴典雅,程式严谨,保留了极其珍贵的古老戏曲遗韵,让观众领略到戏曲源头的艺术风采。

深圳粤剧团带来的粤剧《驼哥的旗》,展现了粤剧唱腔的丰富多变和诗意的舞台风格,岭南文化特色浓郁。

来自广西的壮剧《歌王》,被誉为壮族戏曲的代表,其音乐以独特的壮族山歌、民谣为基础,表演中融入大量壮族舞蹈元素,展现了壮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琼剧《汉文皇后》,唱腔以海南方言为基础,兼具弋阳腔和海南民歌特点,婉转缠绵,别具一格。舞台呈现唯美绚丽,极富海岛风情。

……

南腔北调百花园,朵朵奇葩尽芬芳。“地方戏曲也是展现地方文化的窗口,会演期间我接连看了好几部大戏,如藏戏《诺桑王子》、梨园戏《朱买臣》等,地方特色都很鲜明,可谓大饱眼福耳福。”武汉戏迷鲁女士如是说。

名家新秀,精彩接力

作为我国南方片戏曲艺术一次最高水平的集中展示,本届会演名家新秀云集,突出传承经典剧目和推动青年人才培养两大主题。

会演中,楚剧詹春尧、越剧蔡浙飞和章益清、黄梅戏何云、云南花灯戏李丹瑜、梨园戏曾静萍……12位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得主先后亮相。他们的参演,大大提升了展演的整体水平,为观众带来高水平的艺术享受。

名家荟萃,新老同台,共谱新时代戏曲传承新篇。经典黄梅戏《红楼梦》,由“小梅花”青年团担纲,呈现青春亮丽的新时代舞台表达;楚剧《大别山人》中,一群20岁年龄出头的“戏苗子”悉数登场;越剧《五女拜寿》、汉剧《宇宙锋》等经典大戏的舞台上,也集聚了老中青三代演员身影……

除了17台经典大戏,两场“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也是亮点纷呈。两场专场演出,云集了12位来自专业院团的优秀青年演员,演绎了京剧《八大锤》、越剧《北地王·哭祖庙》、荆州花鼓戏《妻审》、川剧《跪门》、黔剧《搬窑》等12出经典折子戏,一展新秀风采。

来自不同剧种的戏曲新秀们,在舞台上初露锋芒。他们展示的唱功、身段、武打技巧,让观众看到了戏曲艺术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希望。

“戏曲发展要靠人,靠年轻人去举旗帜,看到我们一大批新秀已经走上了前台,令人欣喜。”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湖北省文联主席杨俊表示。

精彩的戏曲演出,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据组委会统计,本次会演吸引了超过2万名观众走进剧场,平均上座率超90%,其中年轻观众占半数以上,呈现了“戏到武汉活,戏到武汉火”的盛况,也显示了传统戏曲“守正创新”焕发的蓬勃生命力。

从汉江之畔的楚风汉韵,到雪域高原的藏戏梵音,从吴侬软语的沪剧越调,到巴蜀神奇的川剧变脸……好戏连台,见证梨园荣光。组委会表示,自2017年起,湖北武汉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此次第四届会演在汉圆满举行,再次为武汉戏曲“大码头”增添了浓厚艺术氛围和文化滋养,为传承发展和繁荣传统戏曲艺术、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注入了新鲜活力和澎湃动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