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娱乐

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微博|繁体 |登录|注册

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走过12年——

让5000万人次“聆听思想的声音”

2025-08-15 16:04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我在长江讲坛‘读’了12年,我的有限生命从讲坛得以延伸。”近日,《思想印记——长江讲坛回顾展》在湖北省图书馆开展,展厅中展出的读者金世瑛的几本厚厚的笔记本,吸引了不少读者关注。金世瑛说,自己从武汉市青山区水务局退休后,几乎每周都来湖北省图书馆听长江讲坛讲座,“读一次大学需要4年,我听长江讲坛12年,相当于读了三次大学”。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2013年春天,湖北省图书馆推出公益讲座长江讲坛,讲坛以“聆听思想的声音,沐浴智慧的阳光”为口号,每周六上午举办一场讲座,同时不定期增加一些讲座活动,12年来共举办850余场讲座,内容涵盖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科普教育、思政法治等多个领域,线上线下共带领5000万人次的读者与名家学者“相遇”。

名家主讲 人气火爆

“当时大厅里读者人山人海,现场与读者的互动都很好。”

“惟学惟悟,知行知止”,这是2013年3月1日长江讲坛开坛时,首讲嘉宾、历史学家阎崇年送给读者的一句话。当天,阎崇年以《读史与读心》为主题,与广大江城市民互动。他认为读书应该用心去读,建议大家从心香、心学、心悟和心行方面入手去读书。由于现场观众过多,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得不在讲坛外场大堂设观众席,供市民观看视频同步直播。

此后12年间,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走上长江讲坛,传递知识、分享智慧。这种火爆的人气延续至今。

学者、作家周国平于2013年世界读书日期间来长江讲坛主讲《阅读与精神生活》,他向读者分享了读书的“三不主义”:“不务正业,博览群书”“不走弯路,直奔大师”“不求甚解,为我所用”,并为长江讲坛题词——“读永恒的书,做纯粹的人”。时至今日,回忆起10多年前讲座时的场景,周国平仍感叹于读者的热情:“当时大厅里读者人山人海,现场与读者的互动都很好。”

作家余华于2017年4月应邀做客长江讲坛,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广阔的文学》,约2000名读者参与了现场讲座活动,开场前2小时报告厅外便已排起长长的队伍。当天,余华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阅读经历,分享了他喜爱的文学作品里的故事,并解读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关系,整场讲座持续近3个小时。

今年8月2日,长江讲坛“文学讲座月”迎来首场讲座,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刘醒龙与读者分享《文学与考古》。刘醒龙结合“青铜重器系列”之《蟠虺》和《听漏》等图书的创作,认为作家和考古学者一样,看到了器物,但不能只看到器物,要去找寻历史空白里的故事。讲座结束后,许多读者带着刘醒龙的图书找他签名合影。读者陶陶说:“刘老师说在经历之后才能发现价值,同样一本书,人在不同阶段体会是不一样的,阅读不仅丰富了我的认知世界,也打开了我认识自己的新窗口。”

贴近大众 启迪思想

“长江讲坛让专家教授走出象牙塔,成为孩子的‘第二课堂’、成人的‘终身学堂’。”

这些讲座,78岁的金世瑛基本都听过,光笔记就记了十几本。“除生病住院外,我几乎每场必到,即使有亲戚朋友家请客吃饭之类的事情,我都是要先听完长江讲坛再过去。”金世瑛说,阎崇年、蒙曼、赵冬梅等名人名家的讲座,都让他印象深刻。“他们把深刻的思想,通过有趣的方式,传达给听众,引发听众的思考。有时候他们的一句话,我过几天还在回味,也会和亲戚朋友探讨。”金世瑛记得,赵冬梅在分享中提到“不管多忙,她每周要留一天给自己,不工作”,金世瑛觉得很受启发,“一个人只有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照顾好自己,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给家人带来幸福。”

与金世瑛一样,受益于长江讲坛的读者还有许多。武汉市武昌区未来实验小学南湖校区教师余燕丽用“相见恨晚”来形容自己与长江讲坛的“相遇”。2024年,她在做一个关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课题时,偶然看到朋友转发的长江讲坛信息,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江明喜为读者讲述珍稀濒危植物抢救纪实工作,余燕丽在讲座中受到很多启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后来课题获得武汉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教师个人课题一等奖。

自此,余燕丽和10岁的儿子成了长江讲坛的常客,目前已经听了30多场。她还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分享讲座现场信息,生动的图文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她说,儿子因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厉华在长江讲坛关于红岩精神的分享,认真阅读完书籍《红岩》;因作家吴晓锋分享的两部著作《芯战》《孤光》,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的认识;因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潘俊及楚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韩雪的分享,对皮影戏、楚香等非遗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江讲坛让专家教授走出象牙塔,以贴近大众的方式,成为孩子的‘第二课堂’、成人的‘终身学堂’。”余燕丽说。

常态运行 常办常新

“长江讲坛还常常结合社会热点,以最快的速度举办相关讲座。”

“公益讲座品牌需要长期坚持,日积月累。长江讲坛一直延续了在每周六上午举办一场讲座的做法,雷打不动,确保公益讲座服务定时、定点,常态化运行。”湖北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1953年湖北省图书馆便开始举办公益性讲座。1954年起,湖北省图书馆开始定期举办报告会及讲座,同时将报告会和讲座的现场录音,分发给省内各地图书馆,以便在当地开展二次宣讲。此后,历经“名家讲坛”“荆楚讲坛”“大家讲坛”等,至2013年,湖北省图书馆正式推出长江讲坛。

长江讲坛开坛以来,湖北省图书馆一方面邀请各行各业中有较高知名度、较大影响力的人士做主讲嘉宾,扩大讲座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与社会相关单位进行合作,策划专题讲座。例如,和湖北省法学会开展合作,举办法治类讲座;与湖北省作协联合主办“法国文学周”活动,邀请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及作家余华、毕飞宇等做客讲坛;与湖北省体育局、湖北省地质局等省直单位合作开展健康和考古科普讲座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江讲坛还常常结合社会热点,以最快的速度举办相关讲座,促进市民对社会现象、重大事件的认识,提升其思考力与判断力。”湖北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2020年《民法典》出台后,讲坛连续举办多场《民法典》系列讲座,邀请法律界资深专家从不同角度深度解读;2021年,开展“百年奋斗 接力辉煌”党史主题系列讲座活动,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红船启航处、伟人故里、红色热土等;2023—2024年,为配合湖北省图书馆晒谱节活动,开展了多场家谱主题系列讲座。

如今,随着讲坛热度的持续升温,长江讲坛在形式上不断创新,无论是采用对话、访谈、音乐会等形式,还是推出“长江讲坛”APP,让听众随时随地观看讲座视频,抑或革新票务系统,让听众通过网上平台直接预约讲座门票,都为读者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